“轨道上的都市生活”将进一步提质。日前,北京市召开了2023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,总结了过去五年的交通工作,部署了2023年交通工作任务。根据计划,今年,北京交通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,其中,将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71个轨道微中心建设,同时,依托MaaS平台提供车站内外无缝衔接导航,丰富拓展线上线下“交通+生活”服务。
【资料图】
绿色出行比例74.7%
五年来,北京市交通行业加快建设绿色出行体系,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为73.4%,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达49%,创近10年新高。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稳中有降,2022年降至4.65,处于“轻度拥堵”级别。
今年,北京交通将进一步提高这些“成绩”。2023年,北京交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持续落实慢行优先、公交优先、绿色优先,力争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.7%,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下降到26.5公里,高峰时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数5.6。
其中,在落实“公交优先”方面,北京仍将继续推动地面公交高质量发展。一方面,提升公交运营服务水平,研究制定地面公交提速方案,提高准点率;继续推进区域化集成指挥调度模式。针对就医、旅游、购物等出行需求集中场景开行定制公交;完善公交场站布局,建成文旅区西区公交中心站,推进福寿岭等场站建设。
另一方面,北京还将加快推动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,减少与轨道重复并行线路,优化调整线路65条,轨道车站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提升到86%;优化重点区域地铁末班车接驳运输服务,研究地铁大客流车站采用公交分流方式。
“北京交通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和绿色交通共建共享,政府、社会和居民都是北京交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,形成了畅通北京的全社会自觉和绿色出行的全民自觉,这是北京交通最成功的一面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表示。
建设71个轨道微中心
今年,北京还将持续推进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。北京将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,推进国道109新线高速、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基本完工,加快承平高速、东六环入地改造、厂通路等建设;加快建成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,推进城市副中心站、丰台站、朝阳站3个铁路车站配套交通设施建设;研究推进通勤定制快巴和定制公交试点向环京周边地区延伸覆盖;协调推进地铁平谷线建设。
作为客流运送的大动脉,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会议中被重点提及。今年,北京交通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:推进亦庄线等3条线路提速改造;推进市郊铁路东北环线、城市副中心线西段整体提升工程。
同时,为构建“轨道上的都市生活”,北京将加快推进M101线一期、12号线等轨道新线建设,开通16号线剩余段、17号线北段2条(段)线路。不过,在宋向清看来,“轨道上的首都”不止需要推进线路的建设。“还需要着力优化交通资源供给,有序有效调控出行需求,强化关键路网治理机制,加快构建兼顾市民出行、产业运输和外事活动的交通软硬件系统,打造具有鲜明首都特色的综合、绿色、安全、智能的立体化智能化现代城市交通系统,让北京交通成为首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。”宋向清表示。
为此,北京今年还将加快霍营综合交通枢纽等71个轨道微中心建设;依托MaaS平台提供车站内外无缝衔接导航,丰富拓展线上线下“交通+生活”服务。
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
“近年来,北京市加快城市交通建设,为超大城市高效运转提供了重要支撑,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。”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表示。
一年又一年的高效运转之中,北京的交通建设也逐步迈入“关键之年”。“2023年北京交通面临着强力推进‘十四五’交通规划项目建设和提前筹划布局‘十五五’交通规划的双重任务,开启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窗口期,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围期。”宋向清说。
解筱文也指出,2023年,对于北京交通发展而言,是不断完善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,推进联网、补网、强链,构建智慧城市交通新格局的新一年。“因而,期待北京可以在科技赋能城市交通发展,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方面,进一步加快探索。”解筱文表示。
“北京交通规划布局不仅与首都定位匹配度提高,而且立体交通体系完善,交通枢纽功能提高,现代交通元素凸显,交通承载能力提高,已经使北京逐渐摆脱了既往拥堵、钟摆等刻板形象,成为国际大都市交通改造和建设的新示范。”宋向清表示。
北京交通今年将带来的“新变化”是对过往成绩的一次“刷新”,未来,北京即将带来的新变化不止于此。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》中提出,将提升地面公交和轨道的换乘效率,提高轨道车站周边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,缩短换乘距离,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,提高路网密度,同时,到2025年,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达到76.5%,城市副中心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%。
转自:北京商报
来源:北京发布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